生活中必须学会自我激励

作者:口腔医学系 时间:2010-03-16 点击数:

激励是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、追求和希望,它能激发力量、引发智慧、鼓舞斗志。如果没有激励就不会有学习产生,就不会有相应的行为和产生良好的效果。对任何人来说,生命需要激励,学习更需要有激励。

美国有一位小说家写过一篇小说,叫做《最后一片叶子》。说的是一位年轻的艺术家得了严重的肺炎,生命垂危。她看着窗外的树叶一片一片地飘落,绝望地感到自己的病再也不会好转了。她认为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,她也将孤独地死去。而那最后一片树叶在寒风中随时可能被风吹落。

一片平常的树叶维系着一个艺术家的生命。一位好心的画家在寒风中画了一片不会凋落的树叶。靠着这片树叶,年轻人终于又产生了生的希望,战胜了疾病。没有这片蕴涵着激励和希望的树叶她很可能被病魔夺去脆弱的生命。这虽然是小说,却科学地反映出激励对人的生命力的重大作用。

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有一次到一所中学,与一些同学谈了话以后,在学生名单中圈出了若干个名字,告诉老师说,这些学生很有天赋,前程远大(这些学生中,有优生,也有差生,还有平平常常的学生,是随机圈出的)。听了罗森塔尔的话,老师增强了信心,学生也产生了新的希望。过了一段时间,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所中学,发现他圈名的学生全都有了很大的进步。事实证明,罗森塔尔正是运用激励的原理唤起了学生的自信感,使他们产生了进步的力量。这就是教育心理学史上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。

激励的力量得到过许多有力的佐证。美国有个病人得了癌症,病情严重。此时她已经怀疑,她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在癌症征服生命之前生下孩子。腹中的孩子是她最大的希望,给了她极大的激励,产生了极大的力量。为了孩子,她同疾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。她终于等到了孩子的出生。孩子出生后,对她的激励更大了——她要抚养孩子,让孩子长大。后来奇迹出现了,她的癌肿瘤渐渐缩小,最后完全消失了。

激励的力量来源于自我奋发向上的心理。如果自己以为不行,就不可能产生力量。有个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,他给试验者进行催眠,然后,给一部分人进行暗示:你们有着非凡的力量;同时对另一些受试者进行相反的暗示,暗示他们疾病缠绵,衰弱不堪。在这两种不同的心志下,对他们进行握力的测试。结果,第一组的成绩非常出色,而第二组的成绩十分低下。

人生的成功与否,固然与外部环境有关。但是,更与自我激励有关,与自己的成功意识有关。科学家对创造型人才的调查和研究表明,创造型人才的一个主要特征是不怕失败,不迷信别人,不迷信权威。他们有一种强烈的自信心,美国的心理学家们曾进行过一项历时几十年的研究,他们对具有较高智力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跟踪调查,发现有着相似的智力、相似的成绩的学生,几十年后的成就相差很大,究其原因,不是智力的差异,而是人格特征方面的不同。有成就的人大都坚定,努力,不怕困难,敢于怀疑,不迷信权威,自信力较强。正是这种自信、自励,使他们勇于实践,敢于坚持,最后取得成功。

自我激励是人在暗示作用下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向上、超越自我的心理历程。有—个名叫芳芳的小女孩,从小就是胆小鬼,从不敢参加体育活动,生怕受伤。但是当她参加了几次心理辅导以后,竟然敢参加潜水、跳伞等冒险运动。她的转变让许多人感到吃惊,她对人们说:“通过几次心理辅导,我知道了我胆小的原因,我学会了自我激励,开始把自己想象为勇敢的高空跳伞者,并战战兢兢地跳了一回伞,结果朋友们对我的看法变了。认为我是一个精力充沛,喜欢冒险的人。后来,又有一次高空跳伞的机会,我认为这是改变自己的好机会,心里一直对自己说:“我就是最勇敢的女孩,我什么都不怕。

|12>>>>>|

Copyright2007-2019齐鲁医药学院,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淄博经济开发区姜萌路2018号 邮政编码:255300
办公电话:0533-2829222 传真:0533-2829166 Email:qlyyxybgs@126.com
开发维护:齐鲁医药学院图书信息中心 鲁ICP备09071716号